2022 · HER POWER
The prologue of the "Life.Blossom” Exhibition - "Her Power" Online Exhibition, was jointly initiated by HK Art of Nature International Female Art Research Society, Art Life Foundation, and female artists and art institutions.
The first stage will bring 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our academic consultants, invited curators and International Women Artists Federation as pilot. Up to now, we have received works from around 120 artists from more than 30 regions (including oil paintings, ink paintings, installations, sculptures, photography, digital images, etc.).
The call for works is still open to public. The online exhibition will also be published by region, theme, category, subject, or material.
The content of the online exhibition will be presented on Art of Nature’s official website and the platform of "Her Art", Facebook, and overseas online platforms.
HER POWER
Art of Nature Intrenational Female Art Online Exhibition
Orgainisors :
HK Art of Nature International Female Art Research Society, Art Life Foundation
2022 · HER POWER · 貳拾柒
中村綾花Ayaka Nakamura · 平田シノ Shino Hirata · 斉藤茉莉Mari Saito · 馬渕晃子Akiko Mabuchi · 山本草莓 Ichigo Yamamoto · 門田奈奈Nana Monda
2022 HER POWER Global Female Contemporary Art Online Presentation
01
中村綾花/
生命的景觀
Ayaka Nakamura/
landscape of life
我們可以看到的景觀是由各種生命的關係創造的。打開窗戶的一瞬,回家的路上的日落以及雨後,世界時刻給予我們感動,中村綾花想畫出那些時刻。
起初中村綾花畫的是風景,後來她開始關注從風景中感受到的空氣和情感。即興的線條和材料的堆積代表著生的律動,表達著語言未誕生之前的感情。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生命,但生命的聚集,構成了這個龐大的宇宙。即使我們沒有直接參與,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生命也創造了當下,我們是其中的一部分。
每一個場景都是生命相互作用編織的瞬間奇蹟,沒有兩個奇蹟會是相同的。當你發現自己置身其中時,世界看起來很美好。看風景可能就是看自己,畫風景可能是畫你自己。中村綾花希望當人們看她的作品時,它會與你的某些部分產生聯繫。

中村綾花
Ayaka Nakaamura
1988年出生於東京都,2005-2006 在美國密蘇里州留學,2013年於武藏野美術大學油畫係版畫專業畢業。中村綾花近年來在美國、丹麥、中國都進行過駐地創作。她以“生命的存在”為主題,以製作纖細而有力的畫面為目標,創作繪畫和影像藝術。
主要展覽:
2021 《中村綾花個展》 ,Bunkamura Box畫廊,東京,日本
2018 《Shine》個展,江夏畫廊,東京,日本
2018 《池袋回游派美術展》,IAG ARTISTS SELECTION,東京芸術劇場,東京, 日本
2017 《Independent NY 2017》,ASHOK JAIN GALLERY,紐約,美國
2015 《5 different landscapes》,EPICENTRO ART,柏林,德國
2013 《先》個展, Pepper's Gallery,東京,日本

《寂靜之聲》,73 x 53 x 2cm,丙烯酸漆、電鍍、帆布,2022


《我聽見》
41 x 53 x 2cm
丙烯酸漆、電鍍、帆布
2022
《在這裡,你我》
41 x 53 x 2 cm
丙烯酸漆、電鍍、帆布
2022
《火炬》,112 x 195 x 3 cm,丙烯酸漆、電鍍、帆布,2021


《流動》
105 x 164 x 9 cm
混合媒介
2021
《閃耀之歌》,40 x 91.5 x 6.5 cm, 丙烯顏料,帆布 ,2020
02

ヒラタシノ /
河流的鳥瞰
Shino Hinata/
Aerial view of the river
平田在日本用片假名寫她的名字,她說這也是為了引起重視,也怕漢字的名稱太平凡。
她作品裡的抽像畫面,像一條河水,像一座高山。你不能讀出她的原意,卻可讀出她的喜怒哀樂。
她說:”我以河流為主題作畫。曾經有河的地方現在沒有了,曾經沒有河的地方卻有了河,河流會隨著人們的生活而變化。在這裡,我感受到了鄉愁,我將似乎可以凝固時間的白線和表達轉瞬即逝的綠線組合在一起,構建出了連續的一瞬。

ヒラタシノ
Shino Hirata
1974年出生於日本岡山,1996 畢業於日本女子美術大學設計專業。
主要展覽:
2005 Grand Prix Volvo Paint Car Award,Volvo Meguro showroom, 東京,日本
2006 《荷香・順風》,熏依社畫廊,上海,中國
2007 《VOCA 展2007》,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2011 Gallery&Dinning PINOCHIKA,東京,日本
2016 《塗裝力》,美空間Saga , 兵庫,日本
2019 《上海藝博會》,上海,中國

《無題》,紙板、亞克力水粉,53×53 cm,2021

《河流的鳥瞰圖》,83 x 57 cm x 2, 木板丙烯,2021
《橫濱景緻2》
41×32 cm
丙烯水粉,紙本水彩
2021
《橫濱速寫》
45.5×38 cm
紙本丙烯水粉
2020
“從空中俯瞰和從斜上方鳥瞰橫濱的地形和那裡穩定的海岸線,想像這兩者重合在一起。古老的地圖中蛇形的斜面和坡道中暗藏著淡淡的鄉愁。我將這一切都組合起來進行創作。”

《橫濱景緻1》,41×32 cm,丙烯水粉,紙本水彩, 2021

《植物的皮膚》
910 × 727 cm ×2
紙本,油,丙烯酸,中漆
2016
03
齊藤茉莉/
自然的形狀
Mari Saito
Shape of natural
齊藤茉莉的作品裡,有很多樹影和光,原來居住在大城市裡的她輾轉移居到香川鄉下,城鄉文化環境差異給了她很多創作靈感。大自然的濃度不同,人不同,藝術家將這些捕捉到的樂趣放在作品裡。
她居住的美麗小島,山與太陽都照映在池子裡。花草繁盛的月份,鏡面般平靜的水面與不斷湧動的海浪形成鮮明對比。
五月,當人們入睡時,形狀像橄欖葉的魚離開樹,游到月光下的天空。似乎小花散落在尾鰭上,播下了星星。然後,它帶著初升的太陽返回樹枝。而海浪聲如搖籃曲。

齊藤茉莉
Mari Saito
1990年出生於東京,2014年畢業於武蔵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部日本畫學科,2016年畢業於武蔵野美術大學大學院造形研究科碩士課程美術專攻日本畫專業,2016年至今於香川縣的離島居住並創作。
主要展覽:
2017 《尋找枝折》個展,丸亀市終身學習中心,香川,日本
2020 《繩結》,Bouffier la rue,香川,日本
2015 《晨颯展》,kawabe美術,東京,日本
2015 《第24回奨學生美術展》,佐藤美術館,東京,日本
2016 《五美術大學連合畢業展》,國立新美術館,東京,日本
2016 《明目——平成27年度武蔵野美術大學大學院碩士畢業展》,佐藤美術館,東京,日本

《搖星》,116.7×160.6 cm,宣紙、墨、岩彩、水幹顏料,2021

《朝影》
41 × 31.8 cm
宣紙、墨、岩彩、水幹顏料
2021

《遠久的春》
45.5 × 27.3 cm
宣紙、墨、岩彩、水幹顏料
2021

《溢夏》
45.5 × 45.5 cm
宣紙、墨、岩彩、水幹顏料
2020

《懷秋》
45.5 × 45.5 cm
宣紙、墨、岩彩、水幹顏料
2020
“盛夏的白花在樹蔭下像星雲一樣閃耀。如果你踏入強烈的陽光下黑暗而深沉的陰影,我想與宇宙和不變的世界正在那裡蔓延。”

《草月》,91 × 65.2 cm ,宣紙、墨、岩彩、水幹顏料,2021
04
馬渕晃子/
藍色的恐怖與白色的曖昧
Akiko Mabuchi/
Blue Horror and White Ambiguity
直到現在,馬渕晃子都被深沉的藍色所吸引,在畫面的最深處尋找空間,用水彩的滲透來追求廣闊和柔軟,讓具體的形狀變得曖昧,讓空間充滿生機和濕潤感。
在廣闊而深邃的自然中,只有你能證明你的存在,而在那個空間裡,你強烈感覺到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她想畫這樣一個空間,留住那種融入美麗而恐怖的自然中的感覺。
而最近,馬渕晃子被“白色”所吸引。雲、雪、霧……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白色”,當我們試圖抓住它時,它變得透明並失去了它的形狀。這種能夠反射所有顏色的白有著各種各樣的表情,她認為有一部分接近我自然的感覺。她想從畫面中表現出超越“白色”曖昧性的空氣和氣味。



馬渕晃子
Akiko Mabuchi
1986年生於香川縣,2011年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藝術研究科藝術製作專業博士課程(前期)。
主要展覽:
2022 《吉祥的世界展》, 大丸神戶店美術畫廊,神戶,日本
2021 《模糊的形狀——馬渕晃子展》,丸亀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香川,日本
2020 《閃動的光——馬渕晃子展》,高松市塩江美術館,香川,日本
2019 個展,Tamayura rendez 畫廊,京都,日本
2015 《馬渕晃子展》,SUZUKI畫廊,京都,日本
2010 《第22屆日中交流作品展》,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上海,中國

《成功》,112 × 145.5 cm,板本油畫,2015

《曝光》
112 × 145.5 cm
板本油畫
2015

《餘映》
112 × 145.5 cm
板本油畫
2015

《光芒》,116.8 × 91 cm,布面油畫,2021

《寂然》
116.8 × 91 cm
布面油畫
2014
《小惠》
116.8 × 91 cm
布面油畫
2014

05
山本草莓/
記憶的存檔
Ichigo Yamato/
The Archive of Memory
山本草莓以記憶的存檔為根據進行創作,由記憶、場所、聲音、語言而來的碎片圖像變成了現實之物。
令人愛憐的事物和場所在現實中持續存在著,但即便是“我”這樣的存在也有終點。因此,要重視以記憶為根據創作而受到的限制。
偶然與這個作品或者展覽相遇的人們記住了這個作品後就離開了,它們在記憶中存留,並以各種形式存在著。賦予無法存留的無常之物以及這樣令人欣喜的熠熠生輝的偶遇以形狀,便是她創作的核心。

山本草莓
Ichigo Yamato
1997年出生於石川縣金澤市,2020年畢業於金澤美術工藝大學美術科油畫專業,現在作為藝術家、插畫師和設計師活動。
主要展覽:
2020 《畢業展》,金澤21世紀美術館,金澤,日本
2019 《沒有鐘錶的小屋—小確幸》,石引藝術空間,金澤,日本
2018 《新的視角-年輕藝術家挑戰展》,國立新美術館,東京,日本
2018 《yy展》,石川縣立美術館廣阪別館,金澤,日本
2017 《spotlight展》,石引藝術空間,金澤,日本
2016 《the BYOBU展》,金澤21世紀美術館,金澤,日本

《切割》,30 x 30 x 2 cm,板本蠟筆劃,2022

《男孩》
300 × 300 px
數字藝術
2016

《花和鄉愁》
22.8 × 16.5 × 2 cm
板本蠟筆劃
2019

《道》
22 × 30 × 2 cm
簇絨地毯
2021

《一期一會》,180×180×180 cm,裝置,2019
06
門田奈奈/
我們所追求的女性形象
Nana Monda/
The Female Image We Pursue
從大學畢業以來20多年,門田奈奈一直在創作以女性為主題的作品,她被女性特有的柔美線條所吸引,想要分毫不差地表現腦海中浮現的女性形象。她所追求的包括美與醜、強與弱、柔與剛、冷靜和恐懼,以及錯綜複雜的內心情緒。
與此同時,她也將女性與其生活中遇到的花朵畫在一起。有時她會從一個女人身上畫出她想像的花朵,有時她會從實際看到的大自然中想像出一個女人。
近年來,門田奈奈開始創作從江戶時代開始在熊本流行的六種花卉“肥後六花”(肥後山茶花/肥後朝顏/肥後菖蒲/肥後芍藥/肥後菊)與女性。正如大自然和她遇到的許多事物對她和她的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樣,門田奈奈希望通過她的創作能夠帶給人們女性的美麗以及來自大自然中的感動和土地的芬芳。

門田奈奈
Nana Monda
2004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專業。
主要展覽:
2022 《貓散步展》,自由之丘畫廊,東京,日本
2018 《Cefiro展》,小田急百貨店新宿店本館美術畫廊,東京,日本
2017 《門田奈奈貓展-招財貓》,gallery ARK,東京,日本
2016 《酒店藝術博覽會》,新加坡
2015 《四季彩舎:門田奈奈展》,東京,日本
2011 《門田奈奈展》,銀座三越百貨店,東京,日本

《肥後椿》,273 x 220 cm,丙烯水粉,2021

《肥後朝顏》
273 x 220 cm
丙烯水粉
2021

《肥後花菖蒲》
273 x 220 cm
丙烯水粉
2021

《肥後山茶花》
273 x 220 cm
丙烯水粉
2021

《肥後菊》
273 x 220 cm
丙烯水粉
2021

《肥後鞠》,332 x 242 cm,丙烯水粉,2021
天趣藝術人生基金會
天趣藝術人生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19年7月,以“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為宗旨,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懷抱“傳遞愛善美”的初心,旨在通過“愛善美”的傳遞,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光和熱,照亮和溫暖更多的生命。
基金會下設:影響力藝術教育、影響力藝術獎學金、影響力藝術頒獎禮、影響力藝術慈善及影響力女性藝術五大專項板塊。
通過有效整合各界社會資源,積極回饋公益事業,為弘揚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表彰卓越貢獻的藝術實踐者、培育挖掘優秀的青年藝術人才、提升國際女性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地位,儲備強而有力的後援力量和搭建堅實的具影響力的藝術公益平台。
天趣國際女性藝術研究會
香港天趣國際女性藝術研究會於2011年4月28日登記成立,是一個研究、推廣女性藝術發展的非牟利機構。並藉此聯繫和團結知名的女性繪畫或雕塑藝術家、女性藝術行政人員或策展人、女性藝術學者或教育工作者,女性收藏家,以及學界內外任何有興趣於研討或參與女性藝術專業學問的人士。
自本會成立以來,逐步健全完善研究會章程、構架,努力吸納社會各界優秀會員。本會榮聘多位著名藝術家、學術專家、理論家以指導、保障研究會的學術性與專業性,同時吸納各界有意人士,充實會員,擴大受益群體。本會定期舉辦活動,如組織會員參觀展覽、交流心得、組織講座、分享成果等。通過悉心組織,本會日漸壯大、成熟,希望做更多有益的嘗試,為提升女性藝術的學術、社會、商業價值和影響力不斷努力。
-END-